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人民币国际化驶入“快车道”

人民币国际化驶入“快车道”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7-09
  • 浏览量:1701
【字体:

近一年来,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而国外领导人也频频造访中国,中国与许多国家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务实性成果越来越多,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得益于这样的有利环境而迅速向前推进。除了亚洲之外,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也取得了区域化进展,并有可能进一步向美洲扩展。

全球使用率大幅上升

多年来,民间接纳人民币的国家并不少。而国际金融协会7月10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在上升,过去一年的使用率翻了一番多。在国际支付系统中,人民币的使用率与瑞士法郎同列全球交易使用率第6位,排在港币和新加坡元之前。当然,目前人民币使用率占总交易的比重仅为1.4%,远远低于欧元的42.5%和美元的31%。人民币的使用率也仍然远低于中国占全球贸易流动的近12%以及资本流动的11%。

汇丰银行《2014年度人民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贸易实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尽管在国际支付中人民币仍显著低于美元的使用量,但人民币在贸易与金融领域中牢牢处于第二的位置,去美元化在继续。对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等11个国家的商业调查显示,全球人民币平均使用量达22.0%。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其中使用人民币的香港企业数量由去年的50%升至58%,德国从9%增加到23%,美国企业也从9%上升到17%。在目前没有使用人民币的企业中,有32%考虑未来将使用人民币。其中,香港企业认为由于外汇成本降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

新加坡、美国及英国亦分别有50%、44%及42%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会带来经济得益;超过半数的阿联酋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有利于发展业务体系,而法国及澳大利亚亦分别有46%及40%的受访者有相同看法。汇丰因此乐观预测,至2015年,中国三分之一的贸易量将以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将可在2017年实现完全可兑换。

此外,统计数字还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贸易总量的18%都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这一比例较2013年第四季度的14%有所上升。而5年前,该比例仅为1%。

清算服务遍及欧亚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5061亿元,2011至2013年分别增至2.09万亿元、2.94万亿元和4.6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已经达到1.65万亿元。人民币在海外认可度和结算规模的大幅提高也推动了人民币清算行的加快设立。

2003年和2004年,香港和澳门最先确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此后,2010年,台湾也有了人民币现钞业务清算行。2012和2013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又先后设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此后,中国继续努力推动在大陆以外的地区成立人民币交易中心,为外国银行购买人民币和以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欧洲各国元首积极互访,人民币清算网络正在超出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亚洲近邻,走向欧洲一些重要国家。

6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获得授权,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次日,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也获得授权,成为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伦敦和法兰克福正式开展人民币清算服务。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分别与法兰西银行及卢森堡中央银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将在巴黎及卢森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之后还将确定巴黎及卢森堡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人民币业务清算安排落户欧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至此,人民币境外清算安排已经覆盖了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东南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东北亚的韩国和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十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人民币清算安排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定,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将获得进一步推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清算行在亚洲时区以外直接进行清算运作,可以为企业使用人民币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推动人民币资金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更高效地运行。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落户欧洲将带来两大益处。首先,伦敦和法兰克福将为在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时区内发生的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清算服务。此外,人民币清算行将吸纳人民币存款,补充人民币流动性,并完善欧洲人民币市场的基本设施。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清算行的落户,会使人民币交易的效率与流动性相应增加。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投资等领域的跨境使用,对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不过应该看到,设立人民币清算行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业务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增长。

在北美,尽管加拿大企业目前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重较小,但加拿大财政部长奥利弗本月表示,加拿大已就在北美设立人民币交易中心的议题与中国政府展开谈判。这意味着北美将是人民币清算中心的下一个落户点。

货币互换协议开花

国际金融协会7月份的报告中还表示,人民币过去一年来在全球迅速推开,和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积极签署货币互换协定等国际化举措有关。

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陆续与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23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签署了总规模高达40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在去年10月份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的中欧双边本币兑换协议。

今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首次动用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对方货币,来支持企业贸易融资。这是中国开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五年来,首次实际运用协议下资金。这表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纵深发展,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货币结算需求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货币互换协议也有了更多内涵。目前,中国与各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定,有的扮演了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有的则有储备货币、贸易融资、满足资金供给的作用。今年7月,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里娜表示,俄罗斯与中国接近就卢布和人民币互换达成协议,这将有利于促进贸易融资,增强双边贸易。纳比乌里娜在访华期间还讨论了俄罗斯投资者投资中国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可能性。

资本项下试点铺开

除了贸易结算等方面不断获得进展外,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试点也在加紧推开。其中新加坡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当地银行成为苏州和天津的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合作对象。试点政策少有地囊括了个人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对外直接投资业务,这将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启动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新实验。

今年6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批复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包括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企业在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经常项下及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四项。

紧接着,7月上旬,天津市出台了天津生态城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相关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跨境人民贷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生态城内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自7月1日起至今年年底共有20亿元人民币额度。

这些试点政策中,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受到关注。它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内个人可用人民币在境外以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在内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务。人民币资金多了海外运用的途径。

目前中国建行、中行等数家银行已分别“试水”,向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内注册企业发放了中新跨境人民币贷款。路透社报道称,建设银行继在瑞士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债券后,又发放了首笔5000万元跨境人民币贷款。

而近日,中国农行香港分行也在法兰克福成功发行12亿元人民币莱茵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6日,今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已达16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约1300亿元的发行总量。中资银行海外发债提速正是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

金融监管无法回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而对外投资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的体现。

2009年起,中国开始试点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人民币跨境业务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2年底,全国少数地区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开始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如深圳前海地区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的贷款总额上限为500亿元人民币,江苏昆山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仅局限于台资企业集团内部。去年9月,义乌市政府发布了《金融改革专项方案》,在全国率先展开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此后,到了12月末,央行在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中表示,要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今年初,央行上海总部就人民币境外借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做出了多方面的具体规范。意见不仅包括许多之前在全国其他地方试点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措施,还允许试验区结合自身特色改革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分析认为,这些金融政策在自贸区的正式落地不仅有助于自贸区的企业和个人实现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还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不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化过程中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金融监管框架必须随之进行调整。

近日,某银行被曝绕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监管,利用国外分支机构为投资移民客户提供大额换汇服务,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后,该行表示,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截至目前,广东地区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试点开办此类业务。此一事件使得外界担心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受阻。

在银行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以及随着中企贸易融资、投资业务的增加而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要求的过程中,金融监管将必不可少,这将保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更为健康。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