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核”驱动世界经济继续复苏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6-17
- 浏览量:354
回望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继续处于缓慢的复苏过程中。但潜在的风险仍是经济增长的暗礁。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经济微弱复苏,而失业率仍然高企、政府饱受财政赤字问题困扰;欧洲经济体受债务危机拖累仍在泥淖中,欧元区经济增长微弱;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
重压之下,世界人民仍怀有美好期待,也不免担心:乐观的预测在2014年又会落空吗?
全球经济走向预测倾向乐观
来自各国际组织预测中,虽然对经济增长多少的预测有些许差别,但总的来看,他们对2014年好于2013年的预期是一致的。
2013年12月18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了最新的年度报告——《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在2014年将增长3%,并在2015年进一步上升到3.3%。报告分析指出:美国经济有望加快增长,欧洲经济将重返增长轨道,新兴经济体经济呈现缓慢增长,中国经济将平稳增长。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表示,联合国的预测为最保守预测,“我们相信一些因素已经改善,将为2014年的增长提供动力,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个百分点,和2013年预计增长2.1%的数字相比,增势比较强劲。”
相比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则相对乐观。2013年10月,IMF在 《2014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3.6%,高于联合国的增长预期。其中,发达国家和成熟经济体2014年预期经济增速为1.7%,略高于2013年的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民生产总值整体预计为4.6%,微降0.1%。
IMF同时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为突出。IMF总裁拉加德称,2014年全球经济依旧悬在希望与不确定之间。尽管复苏势头增加,但世界经济的引擎尚未全部高速运行,2014年仍然可能动力不足。
但在IMF的中长期预测中,未来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呈阶梯式缓步上升,2014—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为3.6%、4%、4.06%、4.11%、4.12%。
世界经合组织(OECD)曾在2013年11月19日公布《世界经济展望》,将2014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下调至3.6%,低于此前5月份报告中的4.0%。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2013年。
另据英国路透社报道,2014年1月6日,全球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发布调查显示,76%的民众称对新的一年寄予厚望,比例略高于2013年。其中,53%的被调查者相信全球经济2014年会更强劲,来自印度、中国和印尼的信心最强,瑞典、法国和意大利的信心最弱。
复苏后的美国成全球经济新动力
许多机构报告及媒体报道分析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秩序正在逐渐转变,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以及未来全球经济潜在风险所在。
根据IMF的报告,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倾斜,而重要风险源则可能继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各国际组织均预计,2014年,美国和欧洲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美国经济2014年将增长2.6%,较2013年高出1.6个百分点。IMF总裁拉加德通过媒体表示,由于美国失业率下降、美联储的政策决策以及两党最近达成的两年预算协议,使得美国经济前景强劲了许多。
2014年1月7日,《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由于美国经常性贸易账户赤字状况正在萎缩,随着原油和其他石油制品价格的下降,以及美国潜在的贸易顺差项目——页岩气能源热潮的勃兴等原因,未来美国有望摆脱“世界上所有货品买家”的角色。该报认为,这种状况将可能意味着“更加可持续”的全球经济秩序的形成。
针对欧元区及日本在2014年的表现,多数分析认为其未来仍存变数。事实上,2013年欧洲经济仅实现微弱增长,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最为乏力。IMF报告分析认为,欧元区银行持续去杠杆化,以及重债国疲弱的经济状况将抑制整体经济表现,欧洲经济疲软的风险仍然存在。
日本增长并不平稳。2014年1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编辑克里斯·贾尔斯撰文指出:2013年,在“安倍经济学”以及“量化和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改善了通缩势头,经济增速已超出了自身潜力。未来想要持续这种动能,日本还需要推出更多诸如提高消费税这样的举措。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的任务还在新兴市场。经历了过去强劲的增长,由于透支增长潜力及发展模式转型等原因,新兴市场开始持续放慢增速。
许多分析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而其他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则较难为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增添动力。《市场观察》(Market Watch)专栏作家大卫·马什撰文称:二十国集团中有5个主要国家将在2014年举行可能具有深远影响的全国选举,它们分别是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的汇市和债市在2013年夏季遭遇了大规模抛售。2014年,美联储逐渐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效应,或将再度影响新兴国家金融市场稳定。
2014年,新兴市场将面临来自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挑战。政治因素和经济风险的双重作用使得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坎坷。IMF副总裁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包括重建财政空间、重新紧缩货币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包括对市场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结构调整,才能把经济稳住。”
决策者的选择决定预测能否成真
针对公共部门的较为一致的乐观增长预期,媒体的态度却多了一些忧虑。英国《经济学人》在2014年首刊中刊文《为何说乐观可能是坏消息》。文章分析指出:自从金融危机结束以后,几乎每年都会以美国经济预测专家的乐观预期开始,而几乎每年的乐观预期最后都以失望告终。因此,最危险的问题恰恰就是乐观本身。
文章指出,乐观的经济预期往往会导致自满自足。比起实行艰难的改革,政客们永远更喜欢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嘉奖。文章认为,欧元区日前对成立银行业联盟的回避,就证明了乐观的经济讯息带来的负面作用。
然而,也许只有乐观审慎,才能赢得2014年的经济胜利。
2013年12月24日,花旗银行在上海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称2014年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三大政策将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但决策者必须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这些选择已经在2013年底初露端倪。2013年12月,美联储将第三次量化宽松的购债规模由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瞬间引发市场反应,黄金价格继续下跌,美元升值。而日本央行在“安倍经济学”的大环境下,继续推行“量化与质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4年,对决策者而言,每次选择都至关重要,选择将影响全球经济是如期望中乐观,还是再次令人失望。正如《经济学人》担心的,预测最终要靠实际行动来证实,如果政策出现失误,再乐观的预测也难免落空。
(作者:谢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下一篇:大石桥市全力打造镁产业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