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背后的货币战魅影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03-07
- 浏览量:430
【字体: 大 中 小 】
日元贬值会对德国、韩国等相近制造业结构的国家产生冲击,可能推动韩元贬值,进而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应对危机的“尚方宝剑”。虽然美国的量化宽松似乎更加“有名”,但日本也不甘其后。
随着日本“安倍经济学”走上轨道,有鉴于美国量化宽松带来的好处,今年4月初,日本货币当局再次祭起这一货币操作模式。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超发货币,促使股市繁荣,进而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货币泛滥,来刺激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刺激企业投资的意愿及信心。
进行量化宽松,日本可谓“轻车熟路”,甚至可以称为“鼻祖”。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其经济陷入衰退,这成为日本实行量化宽松的根本动因。1992到1995年间,日本第一个量化宽松政策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日本动用了65.4万亿日元。1997年日本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到1999年2月,鉴于当时各大银行面临的经营危机,日本把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担保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目标从0.5%降低到零,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谓“零利率政策”。
2000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建议日本实行量化宽松。日本虽实行了两次,但不够坚定,经济刚有好转就增加税收,抵消了量化宽松的作用。
通常来看,央行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以控制通货膨胀率为目标,但当通货紧缩时,央行一般通过降息实现良性的通货膨胀。而当“流动性陷阱”出现,在几乎零利率的情况下,利率工具便已经失效,但仍有其他手段可以帮助央行进一步刺激经济,美国和日本以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为目的的量化宽松手段,正好能实现上述目的。
正常情况下,使用量化宽松容易产生通胀、资产价格泡沫等严重问题,但在经济低迷时,却能够以此来注入“兴奋剂”。但量化宽松政策对别国的影响也值得警惕,我们必须关注本轮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话来说,“量化宽松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的货币战,通过让本币贬值以促进出口”。由于日本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后,日元汇率贬值,有利于日本企业的出口。从理论上看,日元对人民币贬值,有助于扩大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但目前的中日地缘政治冲突将会抑制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但是,日元贬值会对德国、韩国等相近制造业结构的国家产生冲击,可能推动韩元贬值,进而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其次,受各发达经济体集体量化宽松的持续、综合影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将更加震荡不定,预计会增加外部通胀压力的输入,从而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滞胀”风险加大。
同时,当日本量化宽松导致长期资金成本变得极低时,曾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动因之一的日元套利行为或将盛行,进而冲击与影响全球资金流向与走势,影响国际资产的变化。其中,虽然日元贬值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有限,但近年我有关部门开始积极配置日本国债的投资行为,必然会遭遇更高的风险。此外,也会改变过去的短期资本流动趋势,使得热钱流入我国的可能性增加。
再次,日元快速贬值,使得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加脆弱,也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将面临泛滥的日元更直接的竞争。
目前,运用宽松货币实现“以邻为壑”的做法大行其道。虽然很多人认为,美日等大经济体不应只考虑自己如何走出通缩,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但显然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已经占据上风。如长期倾向韩元贬值的韩国,近期却在批评日元贬值;在4月19日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对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集体失声”,却点名中国“干预汇市”。
因此,当前面对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日益盛行的保护主义,一方面,应以国内公众利益为中心,这也是我们面临国际化挑战时制定宏观政策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增强货币自由和透明,并且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干预机制,我们才能适应国际游戏规则,更“光明正大”地制定货币与汇率政策。
(来源:《环球》杂志第9期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下一篇:制备高纯氧化镁系列产品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