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四个战略取向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10-31
- 浏览量:629
上个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取消对混合动力车(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补贴政策,并由之前的依据电池动力组能量来确定补贴金额,改为依据纯电续航里程来确定。该政策的出台被业内认为进一步确定了我国“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正如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院士所言,“在节能减排大前提下,各企业可根据各自不同情况选择发展方向,但最终还是要向纯电动车倾斜”,笔者认为,纯电动汽车的价值不仅仅是节能减碳,更是一种用能方式的变革及由此带来的能源结构的优化,混合动力只能是一种不彻底的改良,纯电动汽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依赖、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终选择。
首先,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石油危机,摆脱石油依赖的有效途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力)是清洁的二次能源,实施“以电代油”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其次,纯电动汽车具有高能源转化和使用效率。纯电动汽车在电能转化为动力时效率为80%,比传统汽车的能源效率要高出4~5倍。再次,大量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成为天然的分布式储能单元,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更大储能空间,缓解电网高峰用电压力—削峰填谷的能力也更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估算,中国每天产生的谷电供1000万辆轿车和100万辆公交车充电,可替代20万吨油。如果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真正做到“以电代油”,那么人类的用能方式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
为服务电动汽车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积极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数据显示,其经营范围内已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60座、充电桩15333个,建成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设施网络,形成相关标准50多项,成功研制20余类关键设备。前不久,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重庆考察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发展情况时也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为电动汽车的推广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和电网企业等组织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我国电动汽车仍处于传统汽车产业的强势背景下,加上基础配套设施薄弱,推广应用步履维艰。因此,需要政府强势推进、超前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把纯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转型战略取向,加快动力电池与V2G技术研发(该技术构建了纯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优化模式:当车载动力电池需要充电时,电网自动为电池充电;当汽车暂停使用时,车载电池中的余电返销给电网)。把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与电动汽车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把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与电动汽车的充(换)电站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二是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产业集聚、技术集成、资源集约,避免分散化、低层次、无序化竞争。进而推进电动汽车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组建区域的企业战略联盟,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地跨越式发展。
三是政策安排上,除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和税费减免外,政府还可考虑建立与汽车能耗和污染排放挂钩的长效税收机制,增加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适当调整对混合动力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补贴,进一步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纯电动汽车。中央可以安排资金对示范省市、示范城市以及示运营项目给予综合奖励,鼓励相关省市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充(换)电设施建设。
四是不断创新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形式,为电动汽车进入家庭建立示范效应。除公交车、政府用车、出租车以及私家车租赁,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示范试点进行推广。比如,纯电动汽车微公交系统。所谓微公交,即用纯电动汽车作为地铁、公交等交通“大动脉”的重要补充,在地铁站、公交站到家门口等“毛细血管”区域建设纯电动汽车租赁系统。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工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污染、零排放、高能效、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和重要的使用终端、存贮终端和转换终端,我国应前瞻性地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选择,通过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最终实现用能方式的重大变革。
【中国镁质材料网 采编:ZY】